三十三观音~游戏观音

2018-06-12
浏览次数:65 次
返回列表

  游戏观音〞在三十三观音中位列第五。〝应身相〞为游戏观音的〝化身相〞既是〝帝释身〞!此尊之形象,着天衣,佩带璎珞,头戴宝冠,冠上化佛,乘坐彩云,左膝曲立,左手安放于左膝上,右手下垂,作垂地印。全身有光轮。作游戏法界自在无碍之相。所谓的「游戏」,是指「随意化现、随机教化」之意。也是游戏自在,无滞无碍,随缘应化,救护众生之义。如依佛经所示,乃表救护众生堕落山崖危急灾难之象徵。《普门品》曰:「应以帝释身得度者,观世音菩萨即现帝释身而为说法。」观自在菩萨渡化众生的圆通无碍,不拘时,不拘地,示现游戏自在,去处尽通,故有此称。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曰:「或被恶人逐,堕落金刚山;念彼观音力,不能损一毛」。


  游戏观音因乘云作游戏坐姿,故有此名。游戏坐又称安逸坐,是佛教造像中比结跏趺坐还随意自在的一种坐姿。游戏观音乘坐五彩飞云,云游四海,救苦救难,普渡众生。《法华经·普门品》记载:「有人趺自高处,肌肤未损,乃菩萨游戏自在之法力所致。」又云:「观世音菩萨,有如是自在神力,游于娑婆世界。」


  佛经称诸佛菩萨救度众生为易事、乐事,犹如游戏。故而谓专心救度众生为得游戏三昧。此游戏之意非世俗间玩乐之意,而是意谓着自在无碍,而常不失定意,故称游戏三昧。菩萨神通无碍称为游戏,如神通有碍,不能称为游戏。此尊游戏观音得法自在,任运自如游遍十方,自娱自在毫无拘束度化众生。


  游戏自在菩萨,必须修得诸波罗蜜等胜行:


  ◎施波罗蜜:财施、法施、无畏施。施惠对治悭贪,消除贫穷,除去众生心生恐怖,教以真理使其安心。


  ◎戒波罗蜜:守教团之戒律,时常自我反省,以治恶业使身心清凉。


  ◎忍波罗蜜:忍受他人破害、侮辱、天灾病害、自身遇苦。忍耐治瞋恚使心安住。


  ◎精进波罗蜜:精勤进修,修善断恶去污染转清淨,正确判断所修所行,不懈怠努力上进。


  ◎禅波罗蜜:摄持内意止住他想。将心专注一境,使心安定。


  ◎般若波罗蜜:一切善法之渊源。对一切事物之道理能断定,是非、正邪而有所取捨,能解决诸疑得善解脱,出世间之法。


  ◎方便波罗蜜:以种种间接巧妙方法,济诸众生开其智慧。


  ◎愿波罗蜜:常持愿心。菩萨以上求菩提,下化众生到彼岸,专力修行圆满达成。


  ◎力波罗蜜:培养实践所修所行,判断真伪。获力修习可伏诸烦恼、迷惑,助于修道产生菩提自力。


  ◎智波罗蜜:菩萨明了一切法,享受法味,菩提之乐教导众生。


  菩萨以福德、智慧为本誓历涉方界,游通化人。


  《观世音菩萨普门品》之偈「或被恶人逐,堕落金刚山;念彼观音力,不能损一毛」。金刚在经论中多取其作譬喻,佛说坠落金刚山不能损一毛。金刚山表示万丈悬崖很坚硬,也可比喻人的信念坚固,犹如金刚。心坚固如金刚之锐利,透明无杂,不为诸外道所损伤破坏,能悟入一切法,所以心定坚固,不被世间情感所障,万物所着而袪诸烦恼。


  当今社会物欲侵犯心念,伦理道德已不被重视。人人以赚钱为目的,笑贫不笑娼。周遭环境的诱惑,心念不坚的人因而堕落,毁灭自己,结束宝贵的生命。恶业如影随形,惑业烦恼也如金刚之坚。平常能够持念观世音菩萨圣号,培养金刚不动之心,不贪、知足,遇到困扰定得菩萨感应保佑,助你一臂之力。烦不乱、邪不动,正智自在解决困难。


  典故:


  游戏三昧观音传说


  话说有一天,观音菩萨化作村妇的模样,手拿一个锦匣,内中装一面青铜宝镜,在洛阳街头叫卖。街上有不少人上前询问宝镜的价格,菩萨说:「我的这面镜子是稀世珍宝,要卖一千两银子,少一文也不卖。」听菩萨这样说,有人就问宝镜珍贵在哪里。菩萨解释道:「这面宝镜,一能照见人心的善恶,二能照出过去的一切。就凭这两点就值一千两银子。」


  有一个人不相信,就问:「这样的宝物,能否让我来试一试?」菩萨说道:「当然可以,但是借我的镜子照一次,要付三文钱。」那个人马上掏出三文钱递给菩萨。那个人点点头,对着镜子专注的照了起来。大约一袋烟的功夫,他果真从镜子中看见了一幅幅画面,都是自己以前的所作所为。最后,他看见自己死后坠入畜生道,来生投胎为一条母狗。看完这一切,这个人非常惊骇!


  观音菩萨从他手中取回镜子,问道:「三文钱照一次这镜子,值得吗?」那人吓的面如土色,连声说:「值得,值得。」周围的人听他这么一说,都纷纷要照镜子。先后共有三千人照了镜子。照过之后,大部分人或面露惊恐之色,或愁眉苦脸,只有一少部分人兴高采烈。


  菩萨对众人说:「这面宝镜,只卖一千两银子是不贵的。可惜大家都是俗眼,没有识货的人啊。」说罢,菩萨将宝镜放回匣子中,在众人面前现了法相。众人这才明白原来是观音菩萨来点化众人。


  于是,大家商议用刚才他们每个人拿出来的而菩萨没有拿走的钱,在原地建造了一座寺庙,供奉观音菩萨像。只是这尊菩萨像有三面,正面是菩萨面,左面是大愤怒面,右面是含嗔面,手中则持着一面宝镜,世人称之为「三面观音」或者「游戏三昧观音」。


  《万善先资》载有一则灵感录,说:「清康熙二年,有渔艇停泊在小孤山下。是夜,船上渔夫皆闻得山神命令属下云:「明朝有盐船会从此驶过,速将其舟摧毁,不得有误。」其部属高声唱诺,随之寂然。翌日清晨,果然看见有一艘盐船,扬帆而来。突然之间,海上狂风怒号,掀起浪涛数丈之高。几次差点翻覆,经历数个时辰之久,风浪才逐渐平静,安然而去。当天晚上,渔船上的渔夫们,听到山神厉声责备鬼卒违抗命令。鬼卒答辩说:「奉山神之命,前往收拾盐船时,船尾有观音大士,故不敢接近也。」第二天,渔夫们忍不住好奇心,逐扬帆操舟,急急追赶盐船,因盐船载重故速度缓慢,而渔舟轻快之故不久之后,便追上盐船。将前、昨两夜所闻所见,据实相告,并追讯原由。盐船全体舟师及商人,莫不惊叹,原来此盐船之操舵手,是位虔诚佛教徒。在船中,供有观音像也。」


  又《冥祥记》亦验载道:「晋人潘道秀,吴郡人氏。年二十馀岁。随军北征,战败被掠,转卖作奴隶,欲归不得。潘道秀自幼信奉佛法,勤诵观世音普门品,每于梦中,辄见菩萨在前。后来乘着监守之人疏忽之际,向南奔逃。是时,在群山之中,迷失方向,正不知所措,骤见观世音金身,指示归路,慌忙虔诚顶礼。遂出迷途,得归故里。后精进弥笃,不敢懈怠,年六十馀,方终。」


  又《高僧传·初集》记载:「梁释僧朗,为魏所虏,与同学中途逃逸。可是防守甚严,无路可逃。适有大树,临近绝璧,遂以鼓旗竿绳繫悬而下。当天夜晚,月色昏暗,崖底尽是棘林,无安足之馀地。欲攀上崖头,又恐怕被魏兵发觉。捉绳悬挂,势必难以耐久。故而互相商议说,今灾厄骤至,惟念观音,一心专注,以待神蹟。于是,众皆依言,专注念诵观音名号。不一会,有光自东方出,遍照天地。乃见棘林之中有间隙,可以立足,慌忙下垂着地。待众人都安全着地后,其光忽然消逝,大地恢复一片黑暗。过了许久,天才破晓。始闻魏军警号响起。叱喝之声,不绝于耳。众知魏军将要搜寻,急忙寻找出路,然而山谷重迭,不知出路。只好隐于棘林中,直等到夜晚时,方才结伴而行。不意路上忽遇大虎在前,众皆骇然。然释僧朗却对众僧言,我等虔诚礼敬观世音,所以现出光芒,今遇此虎,莫非圣人示吾路也。于是,随着大虎而行。至天明时,方得脱险。而虎也顿失其踪。」


  《广信府志》云:「江西广信府观音谷,俗传宋时有人民在山开採铜矿。掘入空洞,深不可测,山将压。忽有女子,提篮而至。在洞口唤卖。坑中人争出。山即崩。女子不知所在。众皆言,此女子应是观音所化,适时救援。」


  《观音经·近徵》亦载:「河西六郡吴士启,毕生虔诵观音经,年八十馀。殁后。置所诵经卷于空楼。童孙辈登楼嘻戏,往往失足堕落。楼高而无恙,家人询之。童孙辈方云,见白衣姆从空抱之。始悟观世音救护。合门礼诵。」


  《异谭可信录》云:「贵州脩文县白水洞产水银,官设矿场开採。矿工千馀人,山下居民数百户,洞前二里许,有清溪且浅。忽来一美女,浴于溪中,居民空室争出观之。甫近溪畔,忽轰然山崩,卢舍俱陷,幸男女俱出,悉免于难。而溪中美女,杳然无踪。三年后,有村民偶至当年坠石处,搜掘药草。闻石中有求救声、众以为鬼也。叱喝之。应曰:「我寨西赵二也。昔年山崩为石压,幸得隙处,因之不死。」众方掘之,将之救出。赵二获救后,说:「自山初震塌,昏迷不省人事,及苏,见四周皆石,仅足容身,无术可出,且飢渴交迫。突有白鼠伏于身旁,目若闪电,照石上,历历有字,谛视乃观音经也。鼠伸舌舔字,作吞嚥状。异哉。试效之,饥渴顿减。后来每舔一字,辄果腹累日。三年来,经字舔灭殆尽。今只馀数行。」赵二为人诚朴,信奉观世音,每晨必诚心祷诵观音经咒数遍。经历数十年而不减其信念。众人跟随其返抵家门。取经展示,字迹大半灭没,仅存后幅数行。彷如石罅中所见。」


  以上数则,乃观世音游戏世间,随机救护众生之最佳实证。愿吾等,能至心勤于修行,方得善果矣。


  赞偈:


  神通游戏观世音,自在幻化徧知海;千手千眼救倒悬,三十二应普现身。


20180612184330_6718.jpg

搜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