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一面观音菩萨石雕

2018-06-27
浏览次数:181 次
返回列表

  十一面观音菩萨,梵名 Ekādasa-mukha。六观音之一,七观音之一。救度阿修罗道众生,主破阿修罗道三障。即对应天台宗“大光普照观世音”。此道多猜忌嫉疑,故宜用普照。又作十一面观自在菩萨、大光普照观世音菩萨。渊源于印度婆罗门教之十一荒神(梵 Ekādasa-rudra),或于西元五、六世纪融入佛教。其十一面之配置有种种不同,又有二臂、四臂、八臂、十六臂等异。据《十一面观世音神咒》所载,其形象有特殊的象徵意义。十一面分为五层,第一层的脸有三面,正中主尊为和蔼的慈悲相,白色;右边脸是蓝色;左边脸是红色。第二层也有三面,主尊是悲哀相,黄白色;右面脸是明黄色;左边脸为红黄色。第三层主尊是红色,微笑相;右边脸是绿色;左边脸是紫色。以上三层面相右边都是皱眉微怒相,左边的脸都是喜悦相。第四层是单面(亦有两面),呈大怒明王相,头髮是青色的,在其头上又有一尊阿弥陀佛像(称为顶严),红色或金色,是为修大乘的众生所作的説法相,这是阿弥陀佛的化身,为观音菩萨的本来面目。《十一面观自在菩萨心密言念诵仪轨经》卷下记载其四臂之像,身长一尺三寸,前三面作寂静相,右三面作威怒相,左三面作利牙出现相,后一面为笑怒相,顶上之一面作如来相。又印度孟买甘赫瑞(Kanheri)石窟安置之四臂像,本面顶上有三重,各安三面,其上再加一面,凡十一面,四臂中左第一手持莲花,右第一手结施无畏印,其他二手所持之物不明。


  我国山西天龙山第九窟、敦煌千佛洞伯希和第一○二号皆有十一面观音像,前者二臂,后者八臂。有关示现十一面之意义,依《佛说十一面观世音菩萨神咒经》载,其顶上之佛面表示佛果,前三面慈相,见善众生而生慈心,大慈予乐;左三面为嗔面,见恶众生而生悲心,大悲救苦;右三面白牙上出相,见淨业者,发稀有赞,劝进佛道;最后一面暴大笑面,见善恶雑秽众生而生怪笑,劝改恶向道。当代民间中所供奉之十一面观世音菩萨,其形象逐渐与千手千眼观世音所融合,其十一面形象也都趋于慈悲的和蔼面容。


  在密教胎藏界曼荼罗中,十一面观音位列苏悉地院之最左端。具四臂,本面两侧各一面(忿怒形),其上具五面,其上复有三面。左第一手持莲花,第二手持军持(瓶),右第一手捻小指、食指,第二手捻小指、无名指。祈求十一面观音,可望除病、灭罪。又以十一面观音为中尊建立之曼荼罗,称为十一面观音曼荼罗。〔十一面观世音神咒经、十一面神咒心经、陀罗尼集经卷四〕


20180627165302_5937.jpg

搜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