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伞盖佛母石雕

2018-07-09
浏览次数:29 次
返回列表

  白伞盖佛顶,梵名 Sitātapatrosnīsa, Sitātapatra。音译悉怛多鉢怛罗。意译白伞盖、白繖、白繖盖。白伞盖者,取佛之淨德覆盖一切之义。又称白伞佛顶(或作白繖佛顶)、大白伞盖佛母、白繖盖佛顶轮王、伞盖佛顶、白伞盖顶轮王菩萨。为五佛顶之一,亦为八佛顶之一。位于密教现图胎藏界曼荼罗释迦院之右方下列第一位。乃释迦之眷属,以白淨慈悲之繖盖护覆众生为本誓。密号异相金刚。种子为(laj),表示以无相不可得之智光覆盖法界众生之意。三昧耶形为莲上白伞,或谓伞盖。形像系身呈黄色,左手执莲花,莲上有白伞,右手臂上屈,并屈五指,作拇指、食指相捻状,结跏趺坐于赤莲花上。另有作手持白伞,放白色之光,坐大白莲上之形像者,或右手五指张开而拇指、无名指相捻者,各经所载不同。


  此尊之真言于各经轨所载皆不同,据《四部仪轨》之记载为:「归命 [口*蓝](laj,种子)悉怛多鉢怛罗(sitātapatra,白伞盖)邬瑟尼洒(usnīsa,佛顶)娑缚贺(svāha)。」此尊之印契于各经轨所载亦不同,盖皆呈伞盖状,此类之印契称为伞盖印。据《大日经·密印品》及《四部仪轨》之记载:「左掌覆而舒展,右手作拳而以食指拄左掌心,成伞状;其中左手五指表众生之五大,右手食指表佛界之智,意即以生佛不二之盖,覆护众生。」〔一字佛顶轮王经卷三、大日经疏卷五、大日经义释卷七〕


  佛母有大威力,能放大光明覆盖一切众生,以大白伞为三昧耶形,故名大白伞盖佛母。佛母形相有一面二臂、三面六臂,以及千面千臂等多种。一面二臂三目,身白色,右手结与愿印,能满足众生的所求,左手持白伞盖,为七珍与八吉祥之一,表示远离邪念,佛的淨德覆盖一切之意。头戴宝冠,璎珞三重,天衣彩裙,环钏众宝饰具全,以金刚跏趺姿安住。大白伞盖佛母,从一切如来顶髻所化现,由于手持白伞盖威光赫奕成为显着标志,是佛顶所化现五大本尊之一,也就是五佛顶之一。顶髻又称为佛顶、肉髻相或无见顶相,是佛陀的三十二相之一。佛陀顶髻无人能见,至为尊贵、殊胜。在密乘中,此语引申为最尊贵的诸尊,而称为「佛顶尊」。


  一切功德中以佛智为最尊。佛顶即佛智的代表,而大白伞盖佛母乃从一切如来顶髻所出生,所以大白伞盖佛母即是如来的智慧光明所现,代表着究竟圆满的佛智。大白伞盖佛母神咒,也就是一般人所熟知的《愣严咒》。由于「大白伞盖佛母法」是极威勐,能护国息灾的除障法,凡请法者遇恶疾或顽劣魔难或极难对治的强力过患,莫不修此一殊胜除障法做为去除和回遮;大白伞盖佛母除障修法,藉以去除行者的各种障碍,如罹患重病、魔障干扰、业障缠累、事业不顺、家庭不合等,并透过佛法修诵与回向怀柔怨敌,增益行者的人际关系,以及财富受用等福报资粮,修习白伞盖佛顶法除了可以护国息灾、退却强敌之外,还可回遮一切符咒、恶梦、毒药、器械、水火、王难、盗难、饥荒、冤雠、疾疫、雷电、地震、天龙、邪魔等难,也能令有情解脱一切系缚,消除不持斋、不淨戒等的过患,增长福慧,令人敬爱,所求事事如意。


  修此白伞盖佛顶法或持此咒者,常得日月星斗欢喜拥护而降吉祥。如书写持诵或供养此咒者,功德相等。如发愿往生西方者,命中不堕六道,直生淨土。修持此本尊有许多利益,包括能令行者免于贼难、火难、水难、毒药之害、兵器难、邪咒之害、饥荒之苦、敌人的加害、非时夭折之难、地震、陨石之险、王难降罪迫害、雷电之险、鹏鸟及野兽攻击等。以上所说皆为大白伞盖母法门之其中一小部分利益,但其最主要利益是其对治魔类之极大法力。魔类有许多种,例如天魔、龙魔、非人魔、风魔、大鹏魔等等,有些侵入人身令其体臭,有些令人渐渐变瘦至死,有的令人善忘至连吃饭也会记不起来,有些令人傻笑、疯癫。不论哪一种魔,大白伞盖佛母法门都能对治。对中邪及梦魇等情况,修此法门尤其有效,灵验非常。有关这些利益,在与大白伞盖母有关之佛经中有详细讲述。我们的障碍分为外障与内障两种。外障分为有生命者之加害及无生命者之加害;有生命者之加害是指别人或魔类、兽类的攻击等,无生命者之加害是指天灾、地震等等对我们所造成的伤害。内障是指我们心中的贪、嗔、痴等烦恼。大白伞盖佛母不单能对治所有外障,亦能对治我们的内障。


  【大白伞盖佛母法缘起】:


  六道中的阿修罗,与天界相隔处生有一树,树根在阿修罗所居住的非天,而枝干却蔓延到天人所居住的天界。天人如果有所希求,向此树祈祷皆可如愿。阿修罗众见天人有大福报,心中大起瞋恨,于是率军攻打天人,天人不敌,帝释天向释迦牟尼佛请求加持,佛陀悲悯,于顶现法身无敌金刚佛母,手持大白伞盖,巨大无比,宣说大白伞盖陀罗尼,阿修罗众四散惊避逃逸,终于平息了战争。


  【典故】:


  唐代开元三大士之一的印度高僧不空译《大佛顶如来放光悉怛多钵怛啰陀罗尼》,悉怛多钵怛啰就是梵文音译的白伞盖。


  到了元代,记载大白伞盖佛母的佛经重新被译为汉文,有两个版本,光禄大夫大司徒三藏法师沙罗巴译《佛顶大白伞盖陀罗尼经》,天竺俊辩大师唧捺得哩连得啰磨宁及译主僧真智等译《佛说大白伞盖总持陀罗尼经》。白伞盖佛母信仰由此深入民心。在元朝众多的佛事活动中,最著名的就是“白伞盖佛事”,在《元史·祭祀志》中对此有详细的描述:「世祖至元七年,以帝师八思巴之言,于大明殿御座上置白伞盖一,顶用素缎,泥金书梵字于其上,谓镇伏邪魔获安国刹。自后每岁二月十五日,于大明殿启建白伞盖佛事,用诸色仪仗社直,迎引伞盖,周游皇城内外,云与众生袚除不详,导迎福祉。岁正月十五日,宣政院同中书省奏,请先期中书奉旨移抬舁监坛汉关羽神轿军及杂用五百人。宣政院所辖官寺三百六十所,掌供应佛像、坛面、幢幡、宝盖、车鼓、头旗三百六十坛,每坛擎执抬舁二十六人,钹鼓僧一十二人。大都路掌供各色金门大社一百二十队,教坊司云和署掌大乐鼓、板杖鼓、筚篥、龙笛、琵琶、筝,凡四百人。兴和署掌妓女杂扮队戏一百五十人,祥和署掌杂把戏男女一百五十人,仪凤司掌汉人、回回、河西三色细乐,每色各三队,凡三百二十四人。凡执役者,皆官给铠甲袍服器仗,俱以鲜丽整齐为尚,珠玉金绣,装束奇巧,首尾排列三十余里。都城士女,闾阎聚观。礼部官点视诸色队仗,刑部官巡绰喧闹,枢密院官分守城门,而中书省官一员总督视之。先二日,于西镇国寺迎太子游四门,舁高塑像,具仪仗入城。十四日,帝师率梵僧五百人于大明殿内建佛事。至十五日,恭请伞盖于御座,奉置宝舆,诸仪卫队仗列于殿前,诸色社直暨诸坛面列于崇天门外,迎引出宫。至庆寿寺,具素食,食罢起行,从西宫门外垣海子南岸,入厚载红门,由东华门过延春门而西。帝及后妃公主,于玉德社直送金伞还宫,复恭置御榻上。帝师僧众作法事,至十六日罢散。岁以为常,谓之游皇城。或因事而辍,寻复举行。夏六月中,上京亦如之。」


  明朝皇室继续推崇佛教,虽然官造大白伞盖佛母像不见记载和实物传承,不过《佛顶大白伞盖楞严陀罗尼经》仍广为传咏,永乐大钟、法海寺正统十二年铸大钟之上都铸有此经。


  清代由宫廷推动,再一次掀起白伞盖佛母崇拜的热潮。特别是在乾隆时期,除在宫中大量制作白伞盖佛母图像外,还在北京及其周边地区的各大皇家寺院制作、供奉精美的绘画和雕像,甚至专门兴建寺庙来供奉白伞盖佛母像。


  大白伞盖佛母的形象出现在金铜造像、唐卡、石刻、泥塑、壁画等多种艺术形式中,流传至今。在《佛说大白伞盖总持陀罗尼经》中,对白伞盖佛母的形象有两种描写:“白伞盖佛母,一面二臂具三目,金刚跏趺坐,右手作无怖畏印,右手执白伞当胸,严饰种种璎珞,身色洁白如雪山上日当明照。”“一切如来顶髻中出白伞盖佛母,具千大臂母,有千大手母”。而从流传至今的大白伞盖佛母众多图像看,其形象十分丰富,有一面二臂、三面六臂、三面八臂、千面千臂等多种形象。


  白伞盖佛母的崇拜在印、藏佛教中是非常古老且普遍的。诸佛顶尊是从如来的佛顶中化现,是佛智的象征,白伞盖佛顶和尊胜佛顶是最著名的佛顶尊。《如来顶髻所出白伞盖无能胜退转大母陀罗尼》(梵文 Tathagata Usnisa Sitatagatram nama aparajita mahapra mahapra tyangira dharani)是一部讲述白伞盖佛顶供奉仪轨的经典,其梵文本在新疆西部和吐鲁番被发现,更晚的版本在尼泊尔也有。编纂于10世纪的《邓噶目录》(藏文 IDan kar ma)提及一部名为《如来顶髻所出白伞盖无能胜》(藏文 De bzhin gahegs pa gtsug tor nas hyung ba'igdugs d kar mo can gshan gyis mi thub pa)的经典。大白伞盖佛母是藏传佛教重要的本尊神,佛经中说,她由释迦摩尼顶髻中化现,具有大法力,能以手中宝伞遮护芸芸众生,能祛病、保护行人、赐有福之子、保城邦平安,故而长久以来得到高僧、民众甚至上层贵族的崇信。


20180709185330_4062.jpg

搜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