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殊菩萨石雕
文殊菩萨,梵名 Manjusrī,音译作文殊师利、曼殊室利、满祖室哩,意译为妙德、妙吉祥、妙乐、法王子。又称文殊师利童真、孺童文殊菩萨。为我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。与般若经典关系甚深。或谓其为已成之佛,如《首愣严三昧经》卷下载,过去久远劫有龙种上如来,于南方平等世界成无上正等觉,寿四百四十万岁而入涅槃,彼佛即今之文殊师利法王子。或谓其为实在人物,如《文殊师利般涅槃经》谓,此菩萨生于舍卫国多罗聚落梵德婆罗门家,生时屋宅化如莲花,由其母之右胁出生,后至释迦牟尼佛所出家学道。此外,亦有说文殊菩萨为诸佛菩萨之父母者。一般称文殊师利菩萨,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佛之胁侍,分别表示佛智、佛慧之别德。所乘之狮子,象徵其威勐。
文殊问疾:
释迦牟尼应五百长子之请,在毗耶离城中的底罗树园説法。前来听众弟子八千人、菩萨三万二千人,而维摩诘却示疾不往。释迦牟尼希望派一位弟子前去问疾、请安。于是分别让舍利弗、目犍连、须菩提、阿难以及弥勒菩萨、光严菩萨、持世菩萨、善德菩萨等去一趟,结果谁也不肯去,理由是畏惧维摩居士的神通辩才。最后佛陀只得派智解第一的文殊菩萨前去问疾。同去的还有许多比丘、菩萨、天神,他们都想去聼聼这不平常的谈论。果然,维摩诘示疾说法、应机化导,与文殊菩萨展开了一场精彩的思辨性论理对答,成为佛门的一次盛会。
此次盛会之重点在于开示“不二法门”。三十一位菩萨举了许多对立的概念:生与死、垢与淨、罪与福、善与不善、为与无为、我与无我、明与无明等等。众菩萨认为,消灭了这些对立面,不生不灭、不垢不淨,即可入“不二法门”。文殊菩萨最后总结说,于一切无言无说无示无识、离诸答问,是为不二法门。说罢,问维摩诘,您觉得如何。此时维摩诘默然以对。文殊菩萨叹道,好啊,连文字语言都没有了,这才是真正的“不二法门”。
三十一位菩萨通过把“二见”合为“一见”,即消除对立的方法,来说明什么是“不二法门”,这属于“以言遣言”;文殊菩萨“以言遣无言”,以言说显不可说,虽进了一步,却仍然隔了一层,以言语来说明“不二”,犹如“因标指月”;维摩居士则以“默然”来表示不可说之圆融法理,更是生动的表达了“不二法门”的境界。佛法的最高境界,总是“心行处灭,言语道断”的,这也可算是佛陀时代的“禅”了。
“不二”是一种非常深奥的理念,最能体现佛法所阐述的“平等无别之究竟实相”。简单的说,不是一、不是二、没有彼此的分别就是“不二”。佛教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尽管在现象上千差万别,但从自性上来看都是没有分别的,“诸相”只不过是因缘和合而生,都是虚无的,没有相对也没有绝对。这恰恰与中国传统的道家思想不谋而合,太极图中所展现的也正是“阴阳并济”、“阴中有阳,阳中带阴”的“不二”哲理。
有关文殊菩萨之淨土,于经典记载说法不一。据《文殊师利佛土严淨经》卷下、《大宝积经》卷六十文殊师利授记会载,此菩萨自往昔那由他阿僧祇劫以来,发十八种大愿,严淨佛国,当来成佛,称为普现如来,其佛土在南方,号离尘垢心世界、无垢世界、清淨无垢宝寘世界。《悲华经》卷三诸菩萨本授记品、《法华经》卷四提婆达多品等亦有相同之说法。又据《新华严经》卷十二如来名号品载,过东方十佛刹微尘数之世界有一「金色世界」,其佛号为不动智,此世界之菩萨,即称文殊师利。华严宗称东方清凉山为其住所,而以我国山西五台山(清凉寺)为其道场。
于密教胎藏曼荼罗中台八叶院中,呈金色童子形,头有五髻,左手捧青莲花,上立五股杵,右手持梵箧。密号吉祥金刚,三昧耶形为青莲花上金刚杵。胎藏界曼荼罗另设文殊院,以文殊菩萨为中尊,又称五髻文殊,密号吉祥金刚、般若金刚,三昧耶形为青莲上三股或梵箧。形像为童子形,身呈紫金色,顶有五髻,右手仰掌,指端向右,左手执青莲花,上立三股杵。由其真言字数之不同,有一字文殊、五字文殊、六字文殊、八字文殊等区别。
在印度、西域等地,有关文殊信仰之记载甚少。我国自东晋以来,崇信文殊之风渐盛。据《贞元新定释教目录》卷十六载,唐代宗大历四年(769)由不空三藏之奏请,敕令天下佛寺,食堂中除宾头卢尊者像外,另安置文殊菩萨像,以为上座。现今敦煌千佛洞中存有文殊维摩变、文殊普贤像、千臂千况文殊师利等之壁画及绢本画。〔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、阿闍世王经卷上、菩萨璎珞经卷四四谛品、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卷一、旧华严经卷二十九菩萨住处品、大日经卷一具缘品、卷二普通真言藏品、卷四密印品、大智度论卷一、卷一○○、大日经疏卷五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