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十三观音~普悲观音

2018-06-19
浏览次数:28 次
返回列表

  〝普悲观音〞在三十三观音中位列第二十七尊。〝应身相〞为普悲观音的〝化身相〞是〝大自在天身和夜叉身〞的示现。「普悲」意即普遍施给众生慈悲。大自在天乃三界之最高神,以其威德殊胜,而配以观音平等普遍之慈悲,故称普悲观音,又称普慈观音。《妙法莲华经卷七·观世音菩萨普门品》经文中之「应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,即现大自在天身而为说法。」而显现的形象表徵。此尊法相,着天衣,胸前璎珞严饰,顶上玉冠,中有化佛。双手执天衣,垂于前方。站立在群山岳之上,自最高峰上往下观察世间。代表普悲观音的悲悯、慈爱普及于一切众生。其救度众生之心,永不退转之意。


  「普悲观音」表《普门品》中三十三像之「大自在天身」。「大自在」即摩醯首罗,其居住之地,在色界顶端。是三界最高之神,德威殊胜。此天也是一切造诸万物,降祸赐福的主宰者,掌管暴风雷电。凡是人间所受的苦乐悲喜,都与此天之苦乐悲喜交互一致。此天高兴时,一切众生均得安乐。此天憍慢好争论,发瞋怒时,则众魔群现,国土荒乱,起暴风雷电,杀伤人畜,损伤草木,一切众生均随其受苦。若世界毁灭,万物将归入「大自在天」中。大自在天众,傲慢自大好争论,「逮圣多罗母」于梦中为其受记后,才懊恼觉悟先前为非不是,皈依佛教,以吉祥神出现。此天亦有救护治疗众生之性格,造就千种药草为人畜治疗疾病,而受到崇敬。


  「自在」也可以说任何行动,不受规范约束,凡事随着自己的看法意见去做。但,自由自在也会造成傲慢自大,以为了不起没有人能比得上而自毫,伤了本身德福。菩萨止「恶、妄念、散乱」,意志坚定,所修之善根得大自在,求道求觉,求无上菩提之大乘修行者。


  观世音菩萨视众生犹如赤子,看待众生一律平等,见众生,身苦、心苦,视为自己的苦,感同身受衍生扩至对众生的慈爱与悲愍。本二十七相赞叹观世音菩萨自他利益,救度众生之心与其神威功德。诸佛、菩萨慈悲喜舍,四无量心,普度众生,造无量缘、无量福、无量果。


  若修行之人住于〝慈〞无量定,以垦切勤淨之心到处仔细的察看,六道世界与四生等类一切有情。行者住于〝悲〞无量定,以慈悲体恤之心,四处观看六道四生之有情,沉没于生死苦海,不悟自心,不加思索起分别,产生种种烦恼。修行人住于大〝喜〞无量定,以清淨心到处观察六道四生的众生,原本自性清淨如莲华不染尘垢。修行者将心安住于〝舍〞无量定,以平等心遍观六道四生的众生,皆离我、我所、皆不可得,保持于法平等,本性不生,所修之功德与菩萨同等。


  菩萨善良的心相应一切意念行为,包含『信、惭、愧、无贪、无瞋、无痴、精进、轻安、不放逸、行舍、不害』。


  信:佛法大海、信则能入、智者能度。不怀疑,使心清淨。


  惭:菩萨自己不造罪,自心中感觉羞耻,尊重自身,尊敬有德之人。


  愧:对自己所造的过失,羞耻觉得愧疚不安。


  无贪:于情欲、财欲中,不贪不着,不爱不乐,在顺境中不贪染。


  无瞋:在逆境中无恚怒之差别,对一切众生不生怨恨。


  无痴:对诸法事物明了,不沉迷、不作空想,是无量善法之根本。


  精进:不懈怠的努力精进,修善断恶,去染转淨之修行过程。


  轻安:使身心舒适安稳,修习能持续进行。


  不放逸:杜绝诸恶,集中心力在修善的行为。


  行舍:使身心舍离执着,诸法之念而居于寂静平等。


  不害:万物生命皆为一体,不杀害生物,不破坏恼怒他人。


  典故:


  《大方广佛华严经·入法界品》卷三十九之十记载曰:「善财童子得此解脱已,心生欢喜,合掌向喜目观察众生夜神,以偈赞曰:法身恆寂静,清淨无二相;为化众生故,示现种种形于诸蕴界处,未曾有所着;示行及色身,调伏一切众。不着内外法,已度生死海;而现种种身,住于诸有界。远离诸分别,戏论所不动;为着妄想者,弘宣十力法。一心住三昧,无量劫不动;毛孔出化云,供养十方佛。得佛方便力,念念无边际;示现种种身,普摄诸群生。了知诸有海,种种业庄严;为说无碍法,示现世间相。尔时善财童子说此颂已。众皆同声赞叹。」


  由此段经文看来,观音菩萨为普遍施给众生无上妙乐之法,在各种不同的时空里,会以各种不同的形象,来救度一切众生。


  赞偈:


  宝光普悲观世音,妙相慈颜淨端严;圆明照彻三有海,大自在天圣威神。


20180619095550_5937.jpg

搜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