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十三观音~马郎妇观音

2018-06-19
浏览次数:42 次
返回列表

  〝马郎妇观音〞在三十三观音中位列第二十八尊。〝应身相〞为马郎妇观音的〝化身相〞是〝妇女身和乾闼婆身〞的示现。《普门品》曰:「应以长者居士、宰官、婆罗门妇女身得度者,即现妇女身而为说法;应以天、龙、夜叉、乾闼婆、阿修罗、迦楼罗、紧那罗、摩喉罗伽、人、非人等身得度者,即现之而为说法。」观音化为马郎之妇,故称马郎妇。陕右之俗,习骑射而不知三宝之名。唐宪宗元和十二年(817,一说四年),有一美女挈篮鬻鱼,人竞欲娶,女云:「一夕能诵《普门品》者事之。」至黎明,能诵者二十馀人。女复授以《金刚经》,能诵者犹十数人。女更授以《法华经》七卷,约以三日。至期,独以马氏子能通经,依礼迎妇入门,女称病求止别房,须臾便死,体即烂坏,遂葬之。数日后,有紫衣老僧至葬所,命起视之,唯黄金锁子骨存。老僧谓众人曰:「此乃观音大士也,悯汝等障重,故方便化汝等耳。」语罢飞去。由此之故,陕右信佛者多,且自宋代以降,马郎妇观音之信仰极为盛行,然后人每以之与「鱼篮观音」混同。马郎妇观音法像右手持法华经,左手拿头骸骨。


  古时候的妇女应具备之德性。三从:「在家从父、出嫁从夫、夫死从子」。四德:「妇德、妇言、妇容、妇功」。贤德之妇女就是典型的贤妻良母。早年时代注重伦理道德,夫妇有别,男众主外,妇人家主内。现代的妇女为了家计生活,分担责任,主内又主外,当妈妈、又要客串当爸爸,每天忙碌过日子。无论古代或现代的妇女,从结婚起就要背负起义务责任,孕育子女、相夫教子,望子成龙、望女成凤的责任与愿望。漫长的岁月,辛苦的过程,皆无怨无悔,欢喜乐意承受。伟大妇女的事迹很多,观世音菩萨与其他菩萨化现妇女身,就是体恤女众。妇女们除了背负责任、义务之外,更要充实自己,爱习自己,因为家庭、社会,不能没有妇女朋友。本师世尊说:人身难得,认真修行。有缘闻法的三宝弟子,学着慢慢放下,将快乐带给身边或其他的人。


  典故:


  马郎妇观音,乃三十三体观音之一。佛教徒认为,这些全是观音菩萨在法界本位中,应缘而化现的应化身。有些甚至在佛经中,没有任何记载,但却因为祂随机显化,救苦救难的事迹,在民间广为流传,而深植人心的形象。为后人所景仰和崇拜。


  马郎妇的形象,与提篮观音雷同。其起源也同于唐代。相传在唐宪宗年间,中国陕西一带居民,皆以渔猎为生。杀业甚重。有一天,村里来了一位年青美丽的女子。她提着鱼篮,穿梭在附近各村落中卖鱼。她甜美的笑容、富有磁性的嗓音,深深地吸引住许多年轻男子的目光。各村庄的青年,纷纷前来向她展开热烈的追求。因为求婚的人实在太多了,这位美女就向他们说:「我一个人,无法嫁给你们这么多人。不过,我有个办法,可做为选择的标准。」众人闻言,皆点头表示赞同,因为求婚者,大家的生活条件和仪表,皆相去不远,对一位年青貌美的女子来说,实在很难做出决择。惟有透过择偶方法,来做筛选,方是良策。众人不禁在心中,暗自佩服起来。屏住呼吸,静待宣佈。


  「我的择偶方法很简单,就是由我来教各位读诵《法华经·观世音菩萨普门品》,谁能在一天当中,完全背熟,我就嫁给谁。」美女说完,即当场口授《普门品》经文予以众人。众青年,为了猎取美人心,皆卯足了劲,努力背诵。翌日清晨,经过测试,有一半以上的年青人,竟能倒背如流。因此,不能分出胜负。于是,美女又开出第二个条件,谁能在一天当中,将她口授的《金刚经》背诵出来,她就嫁予此人为妻。众青年闻言,皆聚精会神地,跟着美女口诵金刚经。第二天,只剩下四位年青人,能够背诵《金刚经》。这为女子只好再向他们宣称,说:「我现在再为你们口授《妙法莲华经》,假如你们三天内,能将这本经典背熟,我就嫁给他。」三天后,四位年青人,来到河边。只有一位姓马的卖鱼郎,把整部《法华经》给背熟了。在众村民的欢忽声中,那美女果然信守诺言,依约嫁给了马郎。不料,却好事多磨,就在马郎成亲的那天,这位美女忽然暴毙身亡。而且尸体迅速腐烂。马郎伤心之馀,匆匆料理后事。并发誓终身不娶。每天将那女子所教的三部佛经,念诵不停。经过数日后,有一天,村里来了一位老和尚,和马郎谈论佛法,提到马郎妇之事,马郎伤心地嚎啕大哭。


  老和尚见状,便对马郎说:「你可知道这卖鱼的女郎是谁吗?」


  马郎闻言,哭得更伤心,不断地摇头,答说:「此女不知从何而来?更不知她原籍何地?」


  「实话告诉你吧,此女并非一般凡人,而是观世音菩萨化身,前来感化你们的!」老和尚严肃地说。


  「我不信!」赶来揍热闹的村民,同马郎一起大声地回应道。


  「老和尚所言,莫非想安抚马郎?」村里的长辈们,挺身而出地质问道。


  「你们不信?」老和尚问。


  「无凭无据,当然不信!」众异口同声应道。


  「你们如果不信,可以和我一块到墓地,将棺木打开来看看!便知分晓!」老和尚有恃无恐地说。


  于是众人便和马郎、和尚,一道来到墓地,合力掘开墓地,将棺木打开,却不见尸体。大家正感诧异,想向老和尚讨教,谁知,老和尚突然在众人面前消失无踪。这时,马郎和村民们,才恍然大悟,原来老和尚和卖鱼女,皆是菩萨所化。为的是要感化他们。从此,村民将卖鱼女,提篮卖鱼的形象,塑造成提篮观音神像,安置在马郎妇居处所改建的观音堂,供人谟拜。其所口授的三部佛经,也因此留传于世。


  另有一说,说是唐代某地,需要建桥,缺乏经费,有天,来了一位提着鱼篮的美女,坐在河中的小舟上,宣称若有人以铜钱相掷中者,愿嫁其人为妻。此举,果然引起轰动,万民争相掷钱,至渔船载满铜钱,建桥经费有了着落后,方化成观世音菩萨。众有感于菩萨显化,遂出钱出力,共同努力,将桥建造完成。


  马郎妇观音在日本江户一带,甚为盛行。不过其穿着、却和中国道教的女神大致相同。其功德却从渔户的角度来看。脱离中国的说法。


  赞偈:


  善德观音马郎妇,寂妙湛然淨明露;梦幻泡影示出离,光照痴闇烦恼除。


20180619095716_3750.jpg

搜索